关税博弈下A股上市公司增持回购表现
编者按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引发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为应对冲击,近日有上百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增持、股份回购计划公告,连续释放积极信号。截至4月10日,2025年以来已有近700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超过300亿元的股票回购、共计发布增持计划公告135家次。本期资本市场关注各板块上市公司的增持回购计划、如何完善增持回购、关税政策调整对公司的影响,以及未来又如何应对。专家建言,公司应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近日,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引发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为应对冲击,A股市场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增持、股份回购等计划公告,连续释放积极信号,创业板宁德时代(300750)等龙头企业掀起新一轮股份回购计划。截至4月11日收盘,三大指数均翻红。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截至4月10日,2025年以来已有近700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超过300亿元的股票回购、共计发布增持计划公告135家次。应鼓励更多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和增持计划,特别是那些现金流充裕、基本面良好的公司。
为市场注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国投证券股权融资总部执行总经理陈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7日至10日,超过百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股东提议回购公告,拟回购金额上限近500亿元;有70多家上市公司抛出股东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上限约400亿元。另有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两家央企宣布分别投入1000亿元、800亿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及ETF产品,为市场注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记者查阅资料看到,在创业板,宁德时代4月7日公告,公司拟使用不低于40亿元且不超过80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股份。伊之密(300415)4月9日公告,控股股东佳卓控股有限公司提议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A股股票,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金额不低于1500万元且不超过2500万元。盛天网络(300494)4月7日晚公告有回购或增持计划,用于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35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陈哲表示,此次“回购增持潮”是政策引导与市场自发的双重共振,也是国资、民企、机构等多方力量联动的结果。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表示,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并加大对央企市值管理工作的指导。政策迅速传导至地方层面,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山东省等多地国资委推动上市公司增持回购。
“如果说央国企回购增持是本次稳定市场行动的基石,那么宁德时代、药明康德(603259)等民营龙头企业回购则扮演了旗帜的角色。”陈哲表示,从行业维度来看,能源、科技与消费领域成为本轮回购增持潮的主力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荣盛石化(002493)、恒力石化(600346)、川投能源(600674)、国电南瑞(600406)等能源企业扛起回购增持大旗;蓝思科技(300433)、大华股份(002236)、立讯精密(002475)等科技企业的回购增持则呈现较强烈的“技术自信”特征;美的集团(000333)、贵州茅台(600519)计划回购,五粮液(000858)大股东计划增持,凸显了消费板块企业的长期增长信心。
缓解投资者对关税冲击带来的恐慌情绪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迅速反应,通过国家队稳定市场、上市公司集体回购增持、地方证监局引导等多重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展现出资本市场面对外部冲击时的韧性。
在董忠云看来,短期来看,回购和增持直接向市场传递“管理层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缓解投资者对关税冲击带来的恐慌情绪,防止非理性抛售。长期来看,通过回购和增持能优化资本结构,也展现出资本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信心,为未来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陈哲表示,历史经验表明,大规模回购增持有助于在市场下行或调整期间,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市场行情。而目前密集的回购增持行动,已对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是继2024年“9·24”新政回购增持组合拳后又一次“大展拳脚”。
数据显示,上周A股北向资金成交额显著放量。陈哲表示,这种常态化、制度化的回购增持机制,正在重塑资本市场生态。上市公司增持回购规模持续增加表达了市场主体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也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自身实力在不断增强。随着财报季的推进,市场预期更多上市公司将加入回购增持行列。政策端、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等工具有望持续加码。
鼓励更多现金流充裕公司加大回购和增持力度
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上市公司会有哪些影响,下一步应该如何应对?
陈哲表示,美国“对等关税”冲击前,已经有许多上市公司提前多年从国际产能布局、开拓新市场等维度对国际贸易风险展开针对性部署。同时,在中国制造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议价权明显提升,海外客户表态有意愿接受涨价以承担关税成本。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品类优势和速度优势,这些优势使得我国成为全球产业基础设施最发达国家之一,从而能够满足各类大规模工业生产需求。因此,中国企业在中长期仍将保持出口链很强的全球竞争能力。
国元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龚斯闻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对等关税”对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板块的实质性冲击有限。在光伏领域,中美光伏贸易壁垒已高度固化,东南亚等地区的转口路径调整早有预期,头部企业已在美国当地形成组件产能布局,形成属地化供应的战略护城河。就风电行业而言,产业韧性体现于双重优势。龙头风电主机厂商在美国风电市场的业务占比低,主要市场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链层面,我国风电产业链国产化率超90%、核心部件自给自足,在上游材料稀土永磁、风电零部件及整机等方面具有很强竞争优势,全球新能源发展需要依靠中国风电产业链。
国元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刘乐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为应对关税冲击,提振市场信心,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已加快回购步伐,汽车行业回购数量位居同期行业第三。基于强韧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在面临超预期关税背景下,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表现出对国家经济与应对政策的信心和对产业持续向前发展的乐观态度。
对于如何稳定资本市场,董忠云表示,短期内,可以继续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回购和增持力度。一方面适度扩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为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设立平准基金,在市场非理性下跌时积极干预,稳定市场信心。同时,继续发挥机构投资者的稳定作用,减少短期投机行为。另一方面,鼓励更多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和增持计划,特别是那些现金流充裕、基本面良好的公司,以此稳定市场信心。
长期来看,董忠云认为,要继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提高机构投资者比重,积极倡导价值投资、长期投资。鼓励上市公司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研发能力、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争取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线炒股配资开户,从根本上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